今天是:
文博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>其他>文博知识

雨水丨博物馆里的二十四节气

春雨细,晓风微。

当太阳位于黄道330o的时候,二十四节气的第二个节气——雨水便到了,时间正好在元宵节前后。

将十二黄道均分,均分点所对应的某一天就是十二“节”,如立春、惊蛰等,而在十二“节”间再取中点,这就是十二“气”,如雨水、春分等,单数为“节”,双数为“气”,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了。 

 

 

古人又惯用抽象的五行配附天地万物,借以阐发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,以五日为候,三侯为气,六气为时,四时为岁,一年二十四节气便衍生出七十二候,每候均对应一种自然现象,称候应。植物萌芽、动物迁徙、鸣叫、始霜、解冻等皆为候应。

 

雨水三候

 

雨水有三候:一候,獭祭鱼,“七九河开”池塘开始解冻,饿了一冬的水獭终于能填饱肚子了;二候,候雁北,成排的大雁从南方飞回北方,告诉人们春天真的来了;三候,草木萌动, 池塘旁的柳树在雨水中发了芽,杏花悄悄的开满了枝头。

 

最早的物候历法书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是这样解释雨水的:“正月中,天一生水。春始属木,然生木者必水也,故立春后继之雨水。且东风既解冻,则散而为雨矣。”此时,气温回升,冰雪融化,天上有雨,地上有流水,水活万物,故称雨水。正如杜甫的《春夜喜雨》所述,“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。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”

 

在雨水节气的十五天里,从“七九”后一半走到“耕牛遍地走”的“九九”开头,已经完成了由冬转春的过渡,农村开始呈现一片繁忙景象。小麦开始返青,田地开始施肥借着春耕融入土地里为春种做好准备。“人误地一时,地误人一年。”春耕若不及时,到了秋天可就无法丰收了。